close

IMG_1630.jpg 7月5日,參加大象弦樂團與 AMIS  KAKENG樂團,在臺東卑南合作舉行的音樂營。

 

台北市的一群小朋友來學習傳統的原住民打擊樂器,而部落的小朋友們學習小提琴;我們則準備『山與海音樂成長計劃』其中一部份的10把提琴,送到了美麗的東海岸。KAKENG樂團是由阿美族的團長  少多宜.篩代,憑著為維繫傳統原住樂器保存與創新的使命,是從山海間,傳唱出的原鄉新聲。18世紀,德國,清晨,貝多芬漫步在黑森林,體會自然奧妙,譜寫出曠世鉅作;原住民的音樂,發啟於自然生命的映實,將即興本能的基因,藉由歌聲與擊樂動人呈現。 音樂的源頭為來自對上天與大自然的崇敬,無論處於何時,位在何地,這都是不變的音樂哲理。

 

5日晚間的營火晚會,遠望懸在天角的明月。思緒回憶起,10多年前某個悶熱的夏夜,幾位校內攝影社的社員,在沒有目的地,毫無行程規劃只想去看海的衝動下,便驅往東海岸去。途中,我們迷失在三棧小村,月光照著山間產業道路,慵懶的小黑狗斜眼看著我們。前面路口處,有一陣陣嬉鬧唱歌的聲響,好像有什麼慶祝活動?忽然間,有個壯碩少年,騎著小DIO,從路口衝往我們直直來,他一見到我們,露出黝黑笑臉,告訴我們村頭正舉行著慶典,可以一起加入他們,而他得幫忙去買檳榔,大夥也都想著來到這兒,就去玩玩吧!這群朋友熱情地招呼大夥,好像已經認識許久的老朋友一樣。有吃有喝,還一起圍圈圈繞場跳舞,同伴們起鬨,希望我拿起提琴和他們一起同樂,微醺的感覺,伴著雄渾有力的歌聲,演奏起提琴似乎更悠遊自然,心底升起一份與大自然應和共鳴的感動。

 

隆重的雙響竹砲,轟的一聲,營會現場,少多宜 團長風趣幽默的談笑主持,熱情如東海岸陽光般。小朋友們這3天,在這裡玩得非常高興,認識結交許多知心朋友。有一些原住民的小朋友,只有在書本上見過小提琴的模樣,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實際碰觸到這件樂器,從夾琴、握弓、聽譜,然後拉奏出音樂,那種天生的音樂感受,讓每一位參與的老師都覺得,加以適當的訓練與學習,會達到一個完整的演奏水準,是可以預期的。陳志忠 老師教導他們學著拉奏提琴,在學習短暫的3天之中,對於未曾接觸西方音樂訓練的學生,獲得的信心與成就感,可以從他們表演時的眼神裡透露出來,也感受到他們深深愛上小提琴這般新奇的樂器。在這活動之前,少多宜 團長,並沒有向小朋友透露出,這麼一個訊息:這一批提琴原來就是將安排贈與且放置在kAKENG園區,提供給園區的學員來學琴的。而是希望先建立起他們對樂器的認識與珍惜的觀念。營會活動尾聲,每位同學輪流到營火前,說說自己的感想;這裡的餐點很好吃、認識許多新朋友、老師對我們都很有耐心、學打擊樂很好玩,、提琴發出來的聲音很好聽‧‧‧等,這是一個成功的夏令營,老師、家長與學生間都建立起新的經驗與感情。“ 把小提琴留下來!”卻是最讓我心疼的一句話,一位小女孩,害羞地低著頭,從人群裡緩緩走出,輕輕柔柔對著麥克風,說了出來。原來,單純的音樂感動,可以不需在富麗堂皇的音樂廳,不必是知名的演奏大師、深奧的音樂詮釋;這群天真的小朋友,透過小提琴,唱出他們生命裡的原住民血液,溢流的動人清妙旋律,才真是自然的樂音,生命之歌。

這僅是一段序曲樂章!我們很希望能有機會,將這份上天賦予的音樂本能,結合相關的力量,為音樂,注入新的活力,能夠譜寫傳唱出,這一首完整動人的交響曲。

 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rocchiviolins 的頭像
rocchiviolins

洛奇提琴 rocchiviolins

rocchivioli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